索引号: 014208216/2024-01779 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其他;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通知
发布机构: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文号: 通开发管〔2024〕45号
成文日期: 2024-07-28 发布日期: 2024-07-28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 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014208216/2024-01779
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其他;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通知
发布机构: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文号: 通开发管〔2024〕45号
成文日期: 2024-07-28
发布日期: 2024-07-28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 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 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4-07-31 17:43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有关单位,各街道、老洪港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印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任务清单的函》(综合函〔2024〕18号)文件要求,现印发《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7月28日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工作实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2023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函》(环办综合函〔2023〕234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2023年12月,我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为扎实完成试点任务,助力我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走在前,做示范”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长江口产业协同创新区建设机遇,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总抓手,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为主线,协同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生态空间全面重塑,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以重点行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全面提升工艺、装备、末端治理水平,深化产业链横向耦合、纵向延伸;以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为重点,完善区内物质流、能源流网络,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能;以管理模式创新提能为突破,构建“限值限量”和碳排放融合管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碳污排放协同管理,着力构建产业创新先导区、低碳发展引领区,打造典型沿江综合类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样板,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南通实践贡献开发区力量。

(二)工作原则

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以空间布局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塑沿江生态空间,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培育产业绿色发展优势。以新空间迎接新机遇,锚固生态本底,突出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

聚焦源头、优化路径。突出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积极推进减污降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行业深度耦合发展,提升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协同增效、统筹推进。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水资源集约利用、废物综合利用、绿色能源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保障。

政策协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政策创新高地优势,完善管理制度、基础能力和市场机制,牢固树立“正向激励、反向约束”考核评价导向,全面提升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多层级、一体化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有力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实现。

二、主要目标

围绕优化空间布局、深化产业耦合、健全政策机制、创新评价体系等目标开展试点建设,推动我区减污降碳协同度达到同类型产业园区领先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机制迈上更高台阶,打造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杆示范工程。

到2024年,基本建立部门协同、上下一致的协同管理与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初步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指标、重点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主要污染物与碳排放融合管理模式,制定完成化工园区北区腾迁方案,推动腾退再利用区域相关专项规划落地。

到2025年,相关目标指标体系动态更新、丰富完善;碳污排放融合核算实现常态化管理;化工园区北区腾迁进度达50%以上,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化工、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提升成效显现,首批典型创新示范工程建成达效,碳污排放强度下降,产业耦合度进一步提升。

到2026年,形成维度全面、协同度高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成熟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滨江湾片区、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建设初具雏形,园区用地综合容积率保持1.5,绿化覆盖率提升10%;化工园区北区腾迁与提升改造基本完成,区域碳排放强度较2023年下降15%,废水排放强度较2023年下降10%,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重点行业单位工业产值能耗下降10%,能源结构及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总结凝练2-3个特色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案例、打造8-10个标杆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类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模式。

三、工作任务

经初步测算,全区工业源碳排放量为910.9万吨/年,排名前三的行业为化工、热电、纺织印染,占比分别为18.78%、10.36%、8.24%,主要污染物来自热电、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排放量占比超80%。

基于园区鲜明的碳污同源特征,聚焦空间布局优化调整、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管理模式创新提能等领域,制定重点工作任务。

(一)重塑空间布局赋能产业升级

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准入机制,以低效用地腾退为抓手,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集聚、未来产业培育,推动长江沿岸调轻调优,高标准打造(近)零碳科创新高地,塑造“一体两翼、东园西湾”新格局。

1.科学制定准入标准,强化减污降碳源头管控

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准入清单。围绕装备水平、过程控制、资源能源利用、集约用地水平、碳污排放强度等指标开展行业先进性评价分级研究,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分级评价结果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引导产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强化执行重点用能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到2024年底,制定并出台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的准入及退出机制。

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源头管控。出台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先进工艺与设备推荐指南,鼓励采用国家推荐的绿色低碳先进工艺及治理技术。能耗或碳排放量超过阈值(综合能耗超过2500吨标准煤或温室气体排放超过65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建设项目,在环评报告文件中设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明确建设项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出降碳措施,制定碳排放管理与监测计划。

2.推动化工北区腾迁,实现优质集聚高效发展

取消化工园区北区定位,制定“一企一策”腾迁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基于准入及退出机制,对标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遴选产业质态优、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效应好的企业迁建至化工园区南区,构建全流程考核验证模式,确保建成项目达到预期先进成效。到2025年,化工园区北区腾迁进度达50%以上;到2026年,化工园区北区化工企业基本“清零”。

南迁化工企业同步提质增效,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淘汰高污染低效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设备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挖掘能源回收潜能,强化梯级利用。到2026年,化工园区面积较2023年缩减2.77平方公里,产值增长16.5%突破千亿规模,龙头企业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废水排放强度较2023年下降10%以上,绿色低碳水平国内领先。

3.重塑滨江生态空间,拓展新兴产业承载能力

加快沿江片区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与生态空间重塑,围绕化工园区北区腾退地块,推动周边散乱污、低附加值产业持续退出,“腾笼换鸟”全力打造滨江湾活力新片区,吸引培育科创龙头企业和先进制造企业。以通启运河和滨江绿化带为轴线,结合水系重塑开展生态修复,将岸线功能从工业生产向生态廊道、滨水景观转变,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联动五山滨江片区,加快推进生态价值转化。2025年,再造产业用地达7000亩、经营性用地达2000亩,打造滨江生态景观带2.2公里;2026年,完成滨江湾片区低效用地搬迁、清退2300亩,建设用地容积率维持1.5,绿化覆盖率较2023年提高10%。

4.东拓未来产业园区,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高起点规划新时代未来产业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约10平方公里,以先进制造功能为主导,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布局智能装备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辅以医疗健康转移产业,提升产业质态,突出创新驱动,打造高端智能制造标杆区、绿色低碳示范区。2024年开展启动区3.14平方公里建设,2025年基本具备项目落地条件,到2026年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建设初具雏形。

(二)提升管控修复绿色低碳水平

以化工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国家试点为契机,强化腾退用地全生命周期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探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管控修复技术路径,保障低效用地安全、绿色、低碳再开发利用。

落实全生命周期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企业退出前,精准指导关闭退出企业拆除活动;拆除过程中,开展拆除过程土壤地下水采样检测、现场旁站监督;拆除完成后,科学指导化工园区北区用地规划调整,推动土地资源化、绿色化及安全再利用。到2024年底,制定化工北区退出拆除活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到2025年底,结合化工北区退出后用地规划和开发计划,制定化工北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长期监测方案。

探索腾退地块减污降碳协同管控修复技术路径。开展化工北区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技术路线研究,突出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导向,将修复过程能耗、物耗、温室气体排放纳入比选指标体系。探索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工程与后续滨江湾规划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减少能耗,提升质效。

(三)探索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路径

立足产业特点,以化工、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耦合共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力争培育8-9家省级绿色工厂,2-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1.以完整产业链促进减污降碳

充分发挥产业门类齐全优势,深化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构建共生互生再生的融合产业链。耦合关联产业链。以消费终端需求为导向,发挥江苏王子制浆造纸龙头效应,拓展高端生活、护理纸品门类,融合高性能树脂、高端油墨、无纺布等绿色供应链体系,引导链上企业产品技术革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联盟价值提升。延展新兴产业链。锚定园区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化工产业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和创新链尖端转型,建设有机硅电子胶、半导体用高纯化学品、功能复合膜、高性能阻燃剂等一批延链扩链项目,推动化工行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储能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分布式光伏引领的产业格局,强化微电网核心技术及关键材料开发,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到2026年,产业链上下游联系更加紧密,链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行业关联度超过50%,实现产业链横向耦合和纵向延伸,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

2.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能

搭建能源流共享体系。全面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充分利用余热余压,优化能源分配。依托江天化学迁建工程甲醛装置副产蒸汽富余,推动企业层面绿色蒸汽认证,探索企业间余热利用,搭建局部绿色能源共享网络,满足周边企业绿色能源利用需求。

完善区内物质流网络。一是工业用气管网化。加快推进江山新能压缩空气、宏仁气体高纯氮气输供网络建设,拓展公共工业用气覆盖范围,逐步替代自建分散式空压、制氮等高耗能设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二是氢能利用高效化。打造江山农化高纯氢回收示范工程项目,丰富氢能供应链,实现工业副产氢能的循环高效利用,减少装置能耗及碳污排放。三是废物利用闭环化。加快完善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持续推进电极箔行业废酸在印染行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点对点”定向利用,积极探索拓宽各类工业副产物、剩余物区内就近资源化利用处置途径,形成从供需对接、可行论证、风险管控的全过程监管机制,推动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全区域统筹、全过程分类、全品种监管和全链条循环。

3.推动重点行业协同增效

化工行业。一是优化产品结构产业质态。淘汰农药原药、颜料油墨等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高风险的产品,扩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少排放高收益的优势产能,推动先正达、迪爱生等一批龙头企业产品迭代升级。二是提升工艺装备能效水平。鼓励现有企业生产工艺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减少替代新化学物质、臭氧前驱物使用,建设醋酸化工山梨酸生产工艺改造示范工程,实现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溶剂再利用;深挖化工生产环节余热梯级利用潜能,提高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效率,充分回收高温废水余热,打造以星辰材料为代表的能效标杆,拓宽换热器余热制冷、低压饱和蒸汽再利用等技术应用场景。三是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协同。强化副产物深度加工,江山农化、厚成科技实施废气甲缩醛、氢氟酸资源化示范工程;拓宽催化氧化、催化燃烧等高效废气治理工艺应用范围,推动醋酸化工裂解炉烟气余温回收技术研发利用。到2026年,化工行业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废水排放强度较2023年下降10%以上。

造纸行业。以低消耗实现低排放、以再循环实现减量化。江苏王子依托先进工艺装备技术优势,协同推进源头降碳与深度治污,利用碱回收炉装置无害化处置蒸煮黑液,实现制浆废液的循环利用、生物质能与化学原料高效回收,节约化石燃料消耗70%,碱回收效率大于98%。积极对标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地方标准,推进碱回收炉炉外脱硝示范工程建设,采用“三电场静电除尘+低温SCR脱硝”联合工艺,预计可实现氮氧化物减排150吨/年、颗粒物减排30.4吨/年、等效碳减排7.8万吨/年。

印染行业。严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压减低效产能,提高低耗能、低耗水产能占比;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广先进工艺设备;推广水资源、热能等回收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印染废水、定形机余热回收利用水平;推进工艺装备升级,推广工艺参数在线采集控制系统、染化料自动称量系统和染料自动配液输送系统的应用,推动行业绿色化改造。到2026年,印染行业废水排放总量较2023年下降10%,碳排放总量下降15%。

(四)推进基础设施协同创新增效

1.推进集中供热设施低碳高效改造

整合替代区域热源点,关停美亚热电燃煤机组,置换扩建江山新能热电联产示范项目,选用清洁低碳技术装备,供电煤耗和锅炉热效率达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水平。建设江山新能至大宝理冷凝水回收专管示范工程,提高蒸汽冷凝水利用效能,减少碳污排放,实现供热体系物质流能量流闭环。

积极推进江山新能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技术验证,提高低碳燃料占比,开展绿色蒸汽、绿色电力认证,提升园区绿色竞争力。到2026年,生物质燃料替代比例力争达15%,实现能源端碳减排20万吨/年。

2.构建园区中水高效循环综合利用体系

推动中水回用和废水资源化利用,建设醋酸化工、星辰化工等一批中水回用装置,提高行业中水回用率水平,到2026年,化工行业中水回用率达到20%。

依托能达水务制浆废水中水回用示范工程,扩大再生水利用场景,完善与火电、造纸、印染、新能源等耗水行业的串联用水网络;开展南迁化工企业用水水质水量需求专项研究,探索化工行业中水利用,实现化工行业生产用水多元化。到2026年,能达水务再生水回用量较2023年增加200万吨/年。

3.探索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模式

全面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到2025年底,通盛排水四期10万t/d扩容工程及配套生态缓冲区全面建成投运,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净化碳汇能力。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探索城镇污水厂整体或局部改造为工业污水厂技术路径,到2025年底实现应分尽分。开展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碳源协同补充专题论证,谋划废水碳源综合利用试点。到2025年,建成高质量碳源协同补充示范项目。

4.打造危险废物点面循环共享新模式

全面推进“无废园区”建设,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底,完成8家企业15个危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减少危废产生量7000吨/年。鼓励企业开放自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余量并对外服务,推进星辰合成材料、先正达、沈阳化工研究院等“无废集团”建设,实现园区内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

(五)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大力发展“光伏+”创新融合产业。依托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光伏电站配建储能系统,推广以南通科创中心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代表的“光伏+”应用场景,形成可落地、可复制、高水平、高效益的能源管理运营模式。鼓励新建厂房配套建设屋顶光伏设施,至2026年底,新建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力争突破180兆瓦,年光伏发电量超两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可再生电力(含绿证)消费占比大于30%。

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能源使用情况摸排,强化高耗能企业绿电、绿证、绿色蒸汽的消费责任,提升绿色蒸汽消费水平。积极推动宏日生物质基地项目落地新时代未来产业园,打造燃料研发、生产、设备、绿色蒸汽供应的生物质能全产业链,服务重点行业绿色能源需求,促进可再生能源与重点行业间的耦合降碳。

积极布局氢能储能未来产业。发挥法液空高纯氢生产及中天华氢关键装备技术优势,推动氢能产业做大做强,探索扩大绿氢多场景应用。推进国氢科技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和“氢谷创智天地”建设,以“绿电+绿氢”助力能源低碳转型。持续引进2-3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氢能企业,到2025年氢能全链产值达50亿元以上,到2026年形成百亿规模产业集群。

深入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港区、物流园区、公交场站等全面应用。依托港口物流仓储优势、公共管廊便利,实现甲醇、丁二烯、苯乙烯等基础化学原料绿色管网输送,探索临近企业公共原料仓储设施共建共享,构建企业间的物质微循环,减小物料存贮、输送过程的碳污排放。到2026年,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保有量占比达到80%。

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入拓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适时利用热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建设一批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示范建筑。到2026年,新建建筑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达50%以上。

(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能力

构建碳污协同监测监控体系,实现智慧化管理。选取热电、废弃物处理等重点行业代表性企业安装温室气体CEMs监测设备,实现对主要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在线协同监控。在现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增设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开展园区环境空气CO2和CH4在线监测。依托园区智慧管理数据平台,完善碳排放监测与限值限量融合管理功能,实时掌握碳排放变化趋势,适时纳入用值用量管理评估。

强化协同管理能力,开展碳污协同关系研究。持续深化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创新模式,全面识别园区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以园区限值限量管理范围和工业企业分别作为基本核算单元,按季度核算园区和工业企业两个尺度的碳排放量,构建主要污染物与碳排放融合核算体系。依托环境空气碳排放监测体系,利用上下风向浓度差值,测算碳排放通量,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为碳排放量核算结果提供校验参考。

(七)创新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

开展减污降碳协同评价管理。2024年底前,完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深化排放限值限量评估工作机制,协同开展园区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季度评估,分析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变化趋势等,实现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状况协同管理。

建立协同技术推广分享机制。结合产业协同任务,形成企业、行业、园区层面新技术、新举措、好做法清单,定期组织行业技术分享、专题培训等活动。鼓励相关设施、数据、检测等资源开放共享。加大减污降碳专业人才引育力度,组建相关专业技术团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高位谋划落实,统筹一体推进,建立跨部门、高效能的试点工作协同管理与推进机制,定期调度试点任务进展。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与决策支撑。统筹引导各类国家试点工作,共同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二)加强政策供给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效应,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指标、重点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智改数转的激励与扶持力度。

(三)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出台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先进工艺与设备推荐指南,推动重点企业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积极探索先进碳监测技术,结合“限值限量”管理模式,深化碳污排放融合管理,以智慧管理数据平台为依托,推动碳计量数字化工作。

(四)强化资金保障

安排减污降碳试点工作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减污降碳试点示范项目,鼓励申报各类节能降碳、生态保护、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融资担保、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业务。通过多渠道资金来源与创新机制保障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实施。

(五)加强宣传教育

依托张謇企业家学院,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专题培训,加强生态文明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引导,遴选减污降碳典型案例,发挥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活动,充分激发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

附件:1.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项目

清单

2.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任务

分解表

附件1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项目清单

序号

类别

重点工程项目

减排效果

完成时限

资金需求

资金来源

责任部门

实施主体

1

空间布局优化

宝泰菱工程塑料(南通)有限公司退出沿江1公里,整体迁建至化工南区,实现年产18万吨工程塑料的产能

亩均产值提高1.6倍,实现增产减污,碳排放强度下降5%。

一期工程2024年底

5.0亿美元

企业自筹

化工园区

管理办公室

大宝理工程塑料(南通)有限公司

2

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迁建至化工南区,建设新制剂工厂项目

淘汰污染重、风险高的除草剂原药及粉剂产品产能1万吨,废水减排10万吨/年,碳减排3.3万吨,亩均产值提高83%。

2026年底

1.5亿美元

企业自筹

化工园区

管理办公室

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3

申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迁出长江一公里安全环保提升项目,实现年产22万吨丁苯橡胶产能

中水回用率35%,废水减排19.4万吨,碳排放强度下降25.8%,亩均产值提高一倍

2025年底

2.5亿美元

企业自筹

化工园区

管理办公室

申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4

阿朗台橡(南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迁出长江一公里安全环保提升项目,实现年产4万吨丁腈橡胶产能

中水回用率30%,减排废水11万吨,实现增产减污,亩均产值提高66%

2025年底

1.1亿美元

企业自筹

化工园区

管理办公室

阿朗台橡(南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5

南通迪爱生色料有限公司迁出长江一公里安全环保提升项目,实现年产各类油墨制品10.8万吨产能

淘汰高污染颜料及油性油墨产能7000吨,废水减排56.2万吨/年,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碳排放强度下降47%,亩均产值提高一倍

2026年6月

7.0亿元

企业自筹

化工园区

管理办公室

南通迪爱生色料有限公司

6

南通江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迁出长江一公里安全环保提升项目,形成多聚甲醛、聚甲醛、绿色环保型纺织化学品产能14.9万吨/年

淘汰氯甲烷等低效产能2万吨,延伸“甲醛-聚甲醛”产业链,废水回用率70%,废水减排5万吨/年,VOCs减排7吨/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50%,碳排放量减少1.9万吨,亩均产值提高一倍

一期工程2024年底二期工程2025年底三期工程2027年6月

20.0亿元

企业自筹

化工园区

管理办公室

南通江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7

旭化成精细化工(南通)有限公司迁出长江1公里安全环保整治提升(高性能材料生产制造基地)项目

扩大高性能改性产品产能,采用新型聚合和后处理工艺,废液焚烧回收热能,配套SCR脱硝装置,亩均产值提高50%

2025年底

6.0亿元

企业自筹

化工园区

管理办公室

旭化成精细化工(南通)有限公司

8

调研化工园区北区企业腾退计划及提升方案,跟踪减污降碳措施技术落实情况,建立定期报备机制,持续更新总结南迁化工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清单,评估化工园区北区腾退提升减污降碳成效

促进南迁化工企业减污降碳措施落到实处,发挥成效

2026年底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经费预算

财政资金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9

针对12家化工企业选择重点区域开展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

提升园区北区拆除过程污染防治水平,保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科学真实,保障土地安全再利用

2026年底

800万元

财政资金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10

针对退出化工场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11

沿江2.2公里生态带建设

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实现水系焕新,构筑沿江蓝绿空间,增加碳汇

2025

约1亿

财政资金

住建局

住建局

12

行业协同治理

开展南迁化工企业中水回用需求意向专项研究,探索中水多元化利用途径

新增能达水务中水回用量200万吨/年,减少外排COD 1100吨/年

2026年底

5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能达水务有限公司

13

危废“点对点”定向利用

“点对点”定向利用危废8000吨/年

2026年底

100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相关企业

14

加大对高附加值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集成系统生产和服务提供环节的支持

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补充企业,优化产业链布局

2024-2026年

视项目金额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新能源行业各企业

15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冷冻机组配套水泵电机升级改造

二期冷冻机组配套水泵电机由能耗等级3级三相异步电机更换为能耗等级1级永磁电机,年节省电耗40.2万度

2024

30万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16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升级改造

将涂布烤箱的蒸汽冷凝水回收至热水池,月节约蒸汽53t

2024

10万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17

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导热油锅炉烟气热回收

采用空气预热器进行热回收,降低排烟温度,减少了天然气的使用量54.4万方/年

2024

60万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8

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蒸汽锅炉余热回收

回收空气压缩机余热,充分利用蒸汽冷凝水余热、余水,减少天然气使用量11.37万方/年

2024

60万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9

推动星源材质、南通瑞翔、新宙邦等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加大对电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等关键材料的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促进新能源产业链的整合协同发展

强化开发区电化学储能行业中上游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4-2026年

8000万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电化学储能行业各企业

20

对标通办〔2024〕6号中纺织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指标要求,全面梳理区内印染企业现状,制定配套提升行动方案,督促未达到绿色发展指标要求的企业整改提升,难以整改企业逐步退出

区内保留印染企业全部达到通办〔2024〕6号中纺织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指标要求

2024-2026年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经费预算

财政资金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21

优化产品结构,改用绿色蒸汽,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南通帝人有限公司增大再生纱线原料产品占比至60%,探索推广原着色产品市场,减少废水排放,并通过改用绿色蒸汽,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5年底

10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帝人有限公司

22

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水重复利用率

科德宝宝翎衬布(南通)有限公司溢流染色机配置自动轧干机,增大可重复用水回收量,可节水约2万吨/年,同时减少废水产生量约2万吨/年,减少废水处理能耗、处理费用等

2024年底

36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科德宝宝翎衬布(南通)有限公司

23

南通帝人有限公司39台染色机配置水洗水专用回收罐,并配套回收水水质指标自动控制系统,可节水约60万吨/年,同时减少废水产生量约60万吨/年,减少废水处理能耗、处理费用等

2024

585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帝人有限公司

24

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定型机配套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南通远吉织染有限公司对定型机配置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检测烘房湿度自动控制烟道排风,每台定型机年节约天然气3.5万立方

2024年底

10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远吉织染有限公司

25

迈图高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新型电子胶、特种电子胶、低挥发性密封胶代替原有高VOCs高能耗项目

升级产品结构,附加值更高,更清洁,减排VOCs1.56吨,COD7.29吨

2024年底

30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迈图高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26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副产氢气资源化项目制备超纯氢

改变了原先氢气焚烧利用的途径,回收氢气资源2160万m3/a,供应园区法液空、中天、台橡等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园区甲醇制氢装置能耗及碳排放,促进园区的资源循环与高效利用

2024年底

50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7

醋酸化工、宝灵化工、宣伟涂料、迈图高新材料、星辰材料更换一级能效电机

节约用电1160万度/年

2025年底

10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各企业

28

江山农化、醋酸化工更新废水处理装置风机,采用高效节能磁悬浮风机,降低能耗

节约用电95万度/年

2024年底

12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各企业

29

厚成科技干燥设备密闭化改造

节约液氮使用10880t/a,节约生产液氮耗电量870万度/年

2024年底

4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厚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30

宣伟涂料增设一台自动化调色机,封闭式自动化生产涂料

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减少危废产生量,提高产品收率

2024年底

6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宣伟(南通)涂料有限公司

31

住友电木污泥脱水设备由原先叠螺机+低温干燥设备更换为气动隔膜板框

节约用电26.7万度/年

2024年底

4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住友电木有限公司

32

星辰材料热媒站增加节能助燃器

减少燃料消耗折合274吨标煤/年

2024年底

1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33

宏信化工溶剂二氯甲烷回收工段更换哈C材质高效换热器

溶剂回收率提高10%,减少有害物料损耗及废气污染源强

2024年底

1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宏信化工有限公司

34

宝灵化工采用干式真空泵代替原有的蒸汽喷射泵

减少废水产生量1800吨/年,节约蒸汽2100吨/年

2025年底

1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5

醋酸化工、宏信化工离心机安装电能回收装置

利用离心机刹车时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有效利用,预计节约用电92万度/年

2025年底

12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各企业

36

醋酸化工山梨酸工艺优化,替代有害物料二氯甲烷使用,实现溶剂乙醇的回收利用

减少优先控制污染物二氯甲烷使用量,实现溶剂资源化,减少危险固废产生量1000吨/年

2024年底

10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7

宝灵化工取消甲霜灵、精甲双灵高污染工段,中间原料外购

减少高浓度废水产生及废液产生,原废液焚烧炉停用

2024年底

3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8

宣伟涂料优化粉磨设备参数、提升旋风分离效率

提高产品收率,减少颗粒物排放

2024年底

1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宣伟(南通)涂料有限公司

39

厚成科技六氟磷酸锂产品伴生氟化氢废气深度治理,回收副产品30%氢氟酸

废水减排24000吨,氟化物减排0.4吨

2024年底

5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厚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40

宝灵化工新增废气RTO处理设施

减排VOC4.0吨/年

2024年底

6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1

江山农化工甘氨酸草甘膦工艺废气新增树脂吸附装置回收甲缩醛,

实现原料甲缩醛资源化,减少废气喷淋废水产生量2.4万吨/年

2024年底

5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2

宏信化工新增废气树脂吸附罐,脱附液回收利用

减少二氯甲烷排放量2.0吨

2026年底

2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宏信化工有限公司

43

江山农化机封水、真空系统冷却水循环使用

减排废水产生量2.0万吨/年

2024年底

3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4

醋酸化工、星辰材料新增中水回用处理设施

提高中水回用率,减排废水92万吨/年

2024年底

25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各企业

45

宏信化工管道清理由蒸汽吹扫改为去离子水清洗,冲洗水回用,精烘包蒸汽冷凝水收集回用

减排废水1.6万吨/年

2024年底

3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宏信化工有限公司

46

江山农化利用蒸发水余热对溶解母液升温,蒸汽凝结水预热对解聚原料进行升温

节约蒸汽消耗0.5万吨/年

2024年底

1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7

星辰材料利用换热器余热制冷,低低压饱和蒸汽提压升温再利用,

节约能源9276吨标煤/年

2024年底

4179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48

醋酸化工利用废水蒸发塔出水余热对初调池进行加热

节约蒸汽0.75万吨/年

2024年底

2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9

醋酸化工探索裂解炉高温烟气的余热利用回收蒸汽

探索工业炉窑高温烟气减污降碳协同技术

2026年底

5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0

星辰材料环氧树脂生产老化树脂萃取回收综合利用,DMP车间危废精馏废渣精馏提浓再分离,环氧分厂危废高废物提浓除盐减排

回收工业盐溴化钠200吨/年,减少危废量约1900吨/年,探索将危废中的催化剂回收利用

2024年底

154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51

醋酸化工开展食品添加剂脱色活性炭固废鉴定

实现废活性炭4000吨/年资源化,减少焚烧处置过程的碳排放

2024年底

6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2

醋酸化工创建无废集团

释放危废焚烧炉处置能力5000吨/年,回收蒸汽资源

2025年底

1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3

江苏林洋太阳能有限公司建设智能车间

推进新能源产业制造方式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底

600万元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江苏林洋太阳能有限公司

54

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智能车间

2025年底

1000万元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55

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建设智能车间

2026年底

1000万元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

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56

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完成热源点整合,在整合关停南通美亚热电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依托南通江山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热电厂,扩建江山新能公用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共同作为片区主力热源点

废气污染物超超低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5、17.5、30毫克/立方米),供电煤耗和锅炉热效率达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水平

2025年底

48000万元

企业自筹

行政审批局、经济发展局

南通江能公用事业服务有限公司

57

推进通盛排水有限公司10万t/d四期扩容工程、生态缓冲区和生态补水泵站建设

通盛排水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9.8万t/d,生态补水回用量达4.5万t/d

2025年底

68000万元

企业自筹

住建局

通盛排水有限公司

58

专业工业污水厂改造建设

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降低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冲击,保障出水稳定达标

2025年底

1亿元

企业自筹

住建局

南通市水务集团

59

调研废水可生化性较好的油脂、食品等行业企业废水水质水量情况,开展高质量碳源协同补充专题论证,谋划废水碳源综合利用试点

节约废水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减少碳污排放量,实现“减污降碳”双赢

2025年底

50万

企业自筹

住建局

通盛排水有限公司、南通金利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60

推进15项危险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减少危废产生7000吨/年

2025年底

2700万元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相关企业

61

探索建设一般工业固废分拣、利用项目

规范区内一般工业固废收集、贮存,提升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覆盖率

2025年底

5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相关企业

62

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引导和鼓励企业自投自建、第三方投资、共享光伏等模式,建设光伏电站配建储能系统,探索“光伏+”应用场景

增大企业绿电使用比例,应对能源需求峰谷差异,缓解电网负荷压力

2024-2026年

约100万元/家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

光伏行业各企业

63

屋顶光伏建设项目

江海油库外江小码头处建造3000平方构筑屋面光伏,预期发电量平均每日3000度;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造厂房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可发电1255.3万kWh;

2024

500万

企业自筹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石油分公司、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64

东丽酒伊织染(南通)有限公司在厂房屋顶再安装光伏发电装备,总装机容量4MW,发电量约440万度/年

2024年底

20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东丽酒伊织染(南通)有限公司

65

管理政策协同创新

开展试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CEMs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

构建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监测系统

2025年底

100万

企业自筹

生态环境局

试点企业

66

依托现有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增设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监测CO2、CH4因子

利用上、下风向浓度差值,估算开发区碳排放通量

2025年底

50万

财政资金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67

建设园区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限值限量”融合管理数字化平台

实现对重点企业污染物与碳排放在线协同监控

2026年底

50万

财政资金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68

识别园区排放源构成,核算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数据,开展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数据核算

摸清园区碳排放家底,建立园区主要污染物与碳排放融合核算体系

2025年底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经费预算

财政资金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69

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体系开展年度评价,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度持续提高

2026年底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经费预算

财政资金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70

探索将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纳入环评报告

核算建设项目二氧化碳产生和排放量及排放绩效,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2026年底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经费预算

财政资金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附件2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重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类别

主要任务

重点工作

牵头单位

协同单位

各年度工作计划

1

空间布局优化

科学制定准入标准,强化减污降碳源头管控

制定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的准入及清退标准

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局

经济发展局

2024年

开展行业先进性评价分级研究,制定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的准入及清退标准

2

探索在环评报告中进行碳排放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

2025-2026年

能耗或碳排放量超过阈值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在环评报告中设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开展政策符合性分析。

3

推动化工北区腾迁,实现优质集聚高效发展

化工园区北区搬迁腾退,遴选优质企业迁建至南区

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住建局、行政审批局、生态环境局、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4-2026年

2024年

制定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的准入及清退标准,完成腾迁方案,启动部分企业南迁工程

2025年

关停6家北区化工企业

2026年

基本实现北区化工企业清零

4

督促化工园区南迁企业开展工艺、装备、能效、治污等提升改造,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

2024-2026年

督促化工园区南迁企业开展工艺、装备、能效、治污等提升改造,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5

建立全流程链条式管理机制,开展化工园区北区腾退提升减污降碳成效评估,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清单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2024-2026年

2024年

调研化工园区北区企业腾退计划及提升方案,跟踪减污降碳措施技术落实情况,建立定期报备机制

2025年

持续更新总结南迁化工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清单

2026年

完成化工园区北区腾退提升减污降碳成效评估报告

6

总结典型行业、代表企业成功经验,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案例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2025-2026年

2025年

梳理化工行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典型的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应用实例,形成行业经验清单

2026年

总结形成化工行业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案例

7

重塑滨江生态空间,拓展新兴产业承载能力

搬迁、清退低效用地

住建局

行政审批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4-2025年

2024年

开展点式回收,推动回收滨江湾片区约2300亩低效用地,为优质项目腾笼换鸟

2025年

持续推动低效用地回收,全区完成再造产业用地7000亩,用于发展新兴产业;再造经营性用地2000亩,高起点规划城市生活区。

8

高站位规划滨江湾活力片区

行政审批局

资规分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

2024-2026年

2024年

制定滨江湾片区产业准入标准;结合人才公园建设,开展能达生态通廊提升前期研究

2025年

打造2.2公里滨江生态景观带,推进生态修复

2026年

全面启动滨江湾片区建设,建设产城融合、高新科创活力片区

9

东拓未来产业园,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未来产业园

资规分局、住建局、招商局、投资促进局

行政审批局、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

2024-2026年

2024年

启动3.14公里启动区拆迁建设,保障首批成片土地报批及项目用地需求。启动区“四路四河”开工建设;全面开展启动区基础设施前期研究

2025年

开展启动区外用地建设,推动引入生物质能源三绿(绿电、绿热、绿气)园区、国际生物质绿色燃料储运物流港及中国生物质绿色能源大数据平台

2026年

高质量企业落地投产,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建设初具雏形

10

建立搬迁腾退污染地块减污降碳协同修复模式

强化全生命周期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

生态环境局

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住建局

2024-2025年

2024年

制定《园区北区退出拆除活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指导关闭退出企业拆除活动

2025年

制定《园区北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长期监测方案》

11

探索污染地块减污降碳协同管控修复技术路径

生态环境局

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住建局

2024-2026年

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科学开展绿色低碳管控修复及效果评估

12

行业协同治理

驱动产业融合发展

以完整产业链促进减污降碳

经济发展局、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行政审批局、招商局、投资促进局

2024-2026年

建设有机硅电子胶、半导体用高纯化学品、功能复合膜等一批延链扩链项目

延展纸制品关联产业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绿色供应链

构建储能产业体系,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

13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能

搭建能源流共享体系

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经济发展局、市场监管局

2025-2026年

开展江天化学迁建工程绿色蒸汽认证,构建局部供热管线,实现副产蒸汽共享。

14

完善区内物质流网络

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经济发展局、市场监管局

2024-2026年

加速推进江山农化压缩空气、宏仁气体工业气体管线延伸工程,配套南迁化工企业工业用气需求

15

生态环境局

-

2024-2026年

推广电极箔行业废酸“点对点”定向利用模式,推动园区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全区域统筹、全过程分类、全品种监管和全链条循环

16

推动重点行业协同增效

开展现有印染企业调研,对标通办〔2024〕6号要求,提升开发区印染行业工艺、装备、能效、清洁生产水平

生态环境局

行政审批局、应急管理局、经济发展局

2024-2026年

2024年

对标通办〔2024〕6号中纺织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指标要求,全面梳理区内印染企业现状,制定配套提升行动方案

2025-2026年

督促未达到绿色发展指标要求的企业整改提升,不达标企业逐步退出

17

以2-3家绿色发展水平高、环境责任意识强的典型印染企业为示范,深度挖掘减污降碳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评估提升成效

生态环境局、经济发展局

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应急管理局

2024-2025年

2024年

调研行业头部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使用情况,了解行业未来转型升级方向

2025-2026年

推广可行减污降碳技术,提升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18

引导化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年度减污降碳提升方案,督促落实,持续改进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应急管理局、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2024-2025年

2024年

调研化工园区南区现有企业减污降碳年度提升方案,制定年度提升工程措施清单

2025年

更新年度提升工程措施清单,持续跟踪落实情况,评估节能减排成效,推动减排量入库

19

以重点龙头化工企业为抓手,以南迁代表企业为示范,推广可行的减污降碳技术、经验、做法,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应急管理局、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2025-2026年

2025年

归纳总结重点企业、南迁企业典型减污降碳技术,建立交流分享机制,召开行业交流座谈会

2026年

推广落地部分可行、适用的减污降碳技术

20

提高造纸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水平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应急管理局

2024-2026年

2024年

完成江苏王子碱回收炉外脱硝示范工程建设

2025-2026年

持续推进江苏王子工艺技术装备改进,提高蒸煮黑液生物质能回收效能,减少煤炭消耗量

21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积极推动光伏电站配建储能系统,探索“光伏+”应用场景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

生态环境局

2024-2026年

引导和鼓励企业建设光伏配套储能系统,至2026年底,开发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80MW以上

22

拓展生物质能全产业链,促进可再生能源与重点行业耦合减碳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

生态环境局

2024-2026年

推进开发区重点行业绿色能源使用情况摸排工作,积极推动宏日生物质基地项目落地新时代未来产业园,打造燃料研发、生产、设备、绿色蒸汽供应的生物质能全产业链

23

布局氢能储能未来产业

经济发展局

行政审批局、生态环境局、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2026年

建设中天华氢联合国氢科技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和“氢谷创智天地”研发平台,发展“绿电+绿氢”供应体系,培育氢能全产业链

24

深入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住建局

经济发展局

2024-2026年

扩大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范围。

25

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

经济发展局、市场监管局

2024-2026年

完善化工园区大宗化工原料绿色输送管网体系建设

26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绿色建设占比

住建局

经济发展局

2024-2026年

建设一批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示范建筑

27

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整合热源点,推动热电行业碳污同源协同减排

整合区域热源点,探索火电行业绿色能源应用

行政审批局、经济发展局

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南通江能公用事业服务有限公司、南通江山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4-2026年

2024年

建设江山新能公用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应用高效污染治理协同降碳技术

2025年

整合关停南通美亚热电有限公司,评估江山新能公用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减污降碳成效

2026年

完成江山新能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技术验证,开展绿色蒸汽、绿色电力认证

28

完善园区中水高效循环利用体

拓宽中水多元化利用途径,提升中水回用率

生态环境局

住建局、水务集团

2024-2026年

拓展中水回用意向用户,提升园区中水回用量,能达水务中水回用量增加200万吨/年。

29

强化污水处理能力,探索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模式

推进通盛四期扩容工程和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住建局

-

2024-2025年

2024年

完成通盛排水有限公司10万t/d四期扩容工程建设。

2025年

建成配套生态缓冲区,四期扩容工程4.5万t/d出水经湿地和生态缓冲区净化后作为生态补充水回用。

30

研究、探索城镇污水厂整体或局部改造为工业污水厂

住建局

行政审批局、生态环境局、水务集团

2024-2025年

2024年

启动专业工业污水厂改造建设工作。

2025年

完成专业工业污水厂改造和调试运行。

31

探索污水处理厂高质量碳源协同补充论证

住建局

生态环境局、水务集团

2024-2026年

2024年

调研废水可生化性较好的油脂、食品等行业企业废水水质水量情况,确定废水直排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名单

2025年

开展高质量碳源协同补充专题论证,对输送方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谋划废水碳源综合利用试点

2026年

完成高质量碳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

32

深化“无废园区”建设,打造循环共享新模式

推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生态环境局

-

2024-2025年

2024年

加快推进8家企业15项危险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2025年

完成15项危险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年减少危废产生7000吨

33

鼓励资源化利用设施共享

生态环境局

-

2024-2026年

推进星辰合成材料、先正达、沈阳化工研究院等企业实现园区内危废资源化利用设施共享,开放醋酸化工、先正达、斯福瑞自建利用处置设施余量。

34

完善固体废物收运体系

生态环境局

-

2024-2026年

2024年

联动智慧云仓平台和智能危废收集装置实现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管。

2025年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智能分配物流,制定最优路线,大幅提高车辆转运效率。

2026年

探索建设一般工业固废分拣、利用项目

35

管理政策协同创新

强化减污降碳政策激励与资金保障

制定出台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智改数转、减污降碳奖励补助政策

生态环境局、经济发展局

财政局

2024-2026年

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智改数转、减污降碳奖励补助,加大对绿色项目、绿色企业、低碳新技术的激励与扶持力度

36

运用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制定差别化资金扶持政策

经济发展局、财政局

生态环境局

2024-2026年

根据年度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实行差别化资金扶持政策

37

引导区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强化在绿色金融领域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

财政局

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生态环境局

2024-2026年

引导区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强化在绿色金融领域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

38

定期组织技术分享、专题培训、主旨论坛等宣传交流活动

生态环境局

人才科技局

2024-2026年

依托各类活动,开展减污降碳前沿技术交流

39

构建碳污协同监测体系,实现在线监控

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测

生态环境局

财政局、经济发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2026年

2024年

编制碳监测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碳监测试点行业和企业

2025年

完成试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CEMs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

2026年

将试点行业企业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数据联网至园区管理平台,实时监控企业碳排放情况

40

城市环境空气温室气体试点监测

生态环境局

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2026年

2024年

调研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

2025年

明确监测点位,安装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

2026年

将城市区域温室气体监测数据联网至园区管理平台,掌握开发区碳排放变化趋势并进行动态分析

41

搭建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融合管理数字化平台

生态环境局

财政局

2024-2026年

2024年

依托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搭建用能用电监测、碳排放核算和监测模块

2025年

实施用能、用电、碳排放数据与限值限量模块对接,开发数据汇总分析功能

2026年

完成园区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限值限量”融合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将试点企业和城市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数据联网至平台,实现监测数据自动归集、动态分析和融合管理数字化平台落地应用

42

强化减污降碳协同管理能力

构建主要污染物与碳排放融合核算体系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

2024-2025年

2024年

识别园区排放源构成,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

2025年

基于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的良好示范,构建主要污染物与碳排放融合核算体系,摸清园区污染物与碳排放家底

43

开展碳污排放协同关系研究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

2026年

2026年

依托园区环境空气碳排放监测体系,利用上下风向浓度差值,估算开发区碳排放通量,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为碳排放量核算结果提供校验参考

44

创新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

建立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局

2024年

2024年

制定契合园区实际的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标体系,为后期工作成效评估奠定基础。

45

开展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评估

生态环境局

经济发展局

2025-2026年

依托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季评估工作机制,协同开展园区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季度评估,研究分析园区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变化趋势等,实现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状况协同管理。